來源:定焦(ID:dingjiaoone) 作者:金璵璠 編輯 :魏佳
3月10日,造車新勢力零跑發布最新一季財報,揭曉了此前備受關(guan) 注的“盈利謎底”——零跑2024年全年營收321.6億(yi) 元,淨虧(kui) 損28.2億(yi) 元,較上年收窄14億(yi) 元,其中四季度摸到了盈利門檻,實現淨利潤8000萬(wan) 元。
當很多新勢力還在立盈利“軍(jun) 令狀”、等融資續命時,誰也沒想到,那個(ge) 2022年港股上市首日暴跌35%的“虧(kui) 損王”零跑,竟然用三年時間逆襲成為(wei) 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,盈利進度晚於(yu) 理想,早於(yu) 蔚來、小鵬。
2022年時,零跑還是“賣一輛車,虧(kui) 4.6萬(wan) 元”,2023年,它把毛利率從(cong) -15.4%掰成正數,2024年,交付量同比翻倍到29萬(wan) 輛,毛利率拉升至8%。
這家曾被貼上“草根”“小透明”標簽的車企盈利了,給誰上了一課?它的利潤是“掙”出來的還是“省”出來的?「定焦One」試圖拆解零跑財報找到答案。先說結論:
零跑四季度銷量升至月均4萬(wan) 輛,毛利率漲到13.3%,擠出了8000萬(wan) 淨利潤,證明了大眾(zhong) 市場薄利多銷策略的可行性。
零跑全年減虧(kui) 是“收入增速碾壓費用增速”+“極致摳成本”雙管齊下的結果。
單車收入從(cong) 11.62萬(wan) 降到10.95萬(wan) ,且銷量增速>收入增速>單車收入增速,表明零跑存在“以價(jia) 換量”。
市值困局:截至發稿,零跑股價(jia) 報41.5港元,市值555億(yi) 港元,仍被小鵬(1696億(yi) 港元)、蔚來(724億(yi) 港元)甩在身後,說明市場對這種賺辛苦錢的故事不太買(mai) 賬。
研發費用率長期控製在7%-10%,零跑需砸錢盡快補上智駕短板。
01
薄利多銷:賣一輛賺9000
造車新勢力的營收命脈還得看賣車。
零跑2024年交付29.37萬(wan) 輛,穩居新勢力前三。翻倍的銷量撐起了收入底盤,零跑全年營收321.6億(yi) 元,較2023年的167.5億(yi) 元增長92%。
這個(ge) 收入體(ti) 量,分別相當於(yu) 小鵬2023年、理想2021年、蔚來2021年的水平。
分業(ye) 務看,2024年全年,零跑賣車收入316.3億(yi) 元,占比98.3%,服務收入增長52倍但基數仍小,為(wei) 5.3億(yi) 元。
平均算下來,零跑的單車收入從(cong) 2023年的11.62萬(wan) 降到10.95萬(wan) 。銷量增速(103.8%)>收入增速(92%)>單車收入增速(-5.8%),表明零跑存在“以價(jia) 換量”。
零跑以前的確靠微型車T03(售價(jia) 5.99萬(wan) )走量,賣一輛虧(kui) 20%,但2023年開始,T03推向海外市場,靠出口消化低毛利車型,還不影響國內(nei) 品牌調性。不過,目前出口銷量占比不高,對平均售價(jia) 的影響有限。財報顯示,T03和C10累計出口1.37萬(wan) 輛。
2024年,零跑的產(chan) 品結構調整更加徹底,在國內(nei) 主推10-20萬(wan) 區間的C係列,但受到價(jia) 格戰影響,不得不降價(jia) 。如零跑C10、C11的終端成交價(jia) 同比下降了12%以上。
在瘋狂內(nei) 卷的2024年,終端讓利保銷量是常規操作,但關(guan) 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資人李書(shu) 稱,零跑車型繼續降價(jia) 空間不大,未來挑戰在於(yu) 維持增長的同時提升毛利率,避免陷入價(jia) 格戰泥潭。
對比頭部新勢力,零跑的毛利率仍有差距。理想、小鵬、蔚來2024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別是20.9%、15.3%、10.7%(2024年財報均尚未公布),零跑同期的毛利率為(wei) 8.1%。
2024年四季度,因為(wei) 產(chan) 品結構優(you) 化(C係列占比提高)和銷量增長(如C10第四季度月銷近萬(wan) 台),零跑毛利率升到13.3%,帶動全年毛利率從(cong) 2023年的0.5%拉升到8.4%。2024年全年,零跑C係列銷量占比超過77%。
新能源汽車從(cong) 業(ye) 者鄭啟對「定焦One」表示,零跑的毛利率表現,雖然在比亞(ya) 迪(20%+)、特斯拉(8.4%)麵前仍屬於(yu) “賠本賺吆喝”,但印證了大眾(zhong) 市場薄利多銷策略的可行性”。
零跑每輛車的毛利,從(cong) 2023年的約555元,增加到9163元,增幅達到16倍。加之銷量翻倍帶來的26.1億(yi) 毛利,零跑雖然2024年全年仍淨虧(kui) 損28.2億(yi) 元,但四季度淨利潤轉正為(wei) 8000萬(wan) 元。
刨除以股份為(wei) 基礎付款,零跑2024年經調整淨虧(kui) 損為(wei) 23.5億(yi) 元,較2023年的35.2億(yi) 元收窄11.7億(yi) 元。
這說明,零跑虧(kui) 損在減少,尤其是四季度開始盈利,成為(wei) 新勢力中第二家單季盈利的企業(ye) 。
整體(ti) 來看,零跑的核心邏輯是“以量換利”——通過高性價(jia) 比車型(如C係列)快速搶占市場,用規模效應攤薄成本:2024年銷量增長103.8%,在新勢力中穩居前三,增速遠超蔚來(39%)、小鵬(34%)、理想(33%)。
2025年才是真正的生死局。李書(shu) 表示,零跑的毛利率提升空間在於(yu) ,通過高端車型(B係列)和全球化(歐洲市場)提高溢價(jia) 。如果2025年B係列麵向主流市場和全球化渠道550家網點順利推進,全年盈利可期。
鄭啟補充道,零跑再次驗證了新能源車企的生存門檻是年銷30萬(wan) 輛,超過這個(ge) 體(ti) 量才能覆蓋研發、工廠折舊等固定成本,實現盈虧(kui) 平衡。參考理想2023年以37.6萬(wan) 輛跨越門檻後盈利常態化,零跑2024年銷量接近門檻。而蔚來(22.2萬(wan) 輛)、小鵬(19.01萬(wan) 輛)未達目標仍虧(kui) 損。
02
拚命省錢:技術砍成本、規模攤費用
零跑的盈利狀況是全年減虧(kui) 、四季度淨賺8000萬(wan) ,盈利底是“掙”出來的還是“省”出來的?
零跑全年虧(kui) 損收窄的關(guan) 鍵是毛利增速碾壓費用增加,毛利從(cong) 8000萬(wan) 衝(chong) 到26.9億(yi) ,硬生生把經營虧(kui) 損從(cong) 2023年的43.8億(yi) 壓縮到31.7億(yi) 。
當然,這麽(me) 大幅的毛利率提升背後,既不是產(chan) 品突然漲價(jia) ,也不是品牌突然高端化,而是一整套“降本”手段。
先說最硬核的“省”——全年銷售成本294.7億(yi) ,比2023年漲了76.8%,低於(yu) 收入增速(92%),即每多投入1元成本,收入增加1.2元。
存貨減值撥備的減少進一步降低了成本。2024年,零跑的存貨減值撥備直接砍掉77%。存貨包括待售的整車、零部件等,如果車子賣不動或降價(jia) ,公司需提前預估這部分庫存的潛在虧(kui) 損並預留資金。也就是說,零跑以前要預留1.5億(yi) 應對庫存車貶值風險,現在覺得車子更好賣了,直接把這筆錢揣回兜裏——光這一項就多出1.2億(yi) 利潤,比四季度淨利潤還多。
零跑對日常經營的費用控製比較嚴(yan) 格,也為(wei) 扭虧(kui) 奠定基礎。2023年,其經營費用率為(wei) 27.3%,遠低於(yu) 小鵬(38.58%)、蔚來(47.35%),高於(yu) 理想(16.35%)。 2024年,繼續通過控製銷售費用、管理費用,將經營費用率降到19.22%,在行業(ye) 裏屬於(yu) 偏低水平。
汽車供應鏈人士陳元稱,零跑在研發、生產(chan) 、供應鏈三個(ge) 環節都堅持低費用率。例如,當友商在堆料競賽裏內(nei) 卷時,零跑核心三電(電池包、電驅、電控)都自研,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,總投入約36億(yi) 元,遠低於(yu) 其他新勢力。
光靠省錢省不出“第二家盈利的造車新勢力”,零跑扭虧(kui) 是“收入增速碾壓費用增速”+“極致摳成本”雙管齊下的結果。但想坐穩新勢力第二把交椅,零跑得在技術賽道上加速超車才行。
需要注意的是,零跑2024年研發投入雖增長51%,但29億(yi) 的規模,仍低於(yu) 頭部玩家。理想、蔚來、小鵬2023年的研發費分別是106億(yi) 、134億(yi) 、53億(yi) 。
控製研發費用能加速扭虧(kui) ,但代價(jia) 是,零跑的智駕功能落後頭部玩家(華為(wei) 、小鵬等)18個(ge) 月,城市NOA至今未落地,未來技術競爭(zheng) 壓力很大。
虧(kui) 損情況好轉後,零跑公司的現金流情況大幅改善,足夠支持後續研發。截至2024年年底,零跑公司賬上的現金儲(chu) 備為(wei) 63.78億(yi) ,雖然相比上一年同期(117.31億(yi) )減少了,但賺錢能力增加了,經營現金流84.7億(yi) ,且自由現金流首次從(cong) 負數轉為(wei) 63.2億(yi) ,說明公司不再“燒錢”,開始能通過賣車和增值服務賺到真金白銀。
03
給誰上了一課?
零跑盈利,為(wei) 那些還在燒錢造車的玩家提供了一些“解題思路”,也踩中了許多車企的痛點。
第一,規模效應不是燒出來的,可以“草船借箭”。
當友商為(wei) 衝(chong) 銷量瘋狂燒錢打廣告時,零跑靠兩(liang) 招,用更低的銷售費用率(從(cong) 10.8%降至6.7%)換來了銷量翻倍:
在下沉市場,用經銷商模式快速擴張,截至2024年底,銷售門店695家(目標800家),覆蓋能力遠超直營模式車企,投入遠低於(yu) 同行;在海外市場,與(yu) Stellantis合資建渠道,用對方現成網絡省下海外拓荒成本。
第二,能自己造絕不外包,技術自研不求最新芯片,但求最高複用。
零跑一直對外宣稱全域自研,但研發費用率長期控製在7%-10%,遠低於(yu) 蔚小理(普遍15%以上),自研比例卻高達60%(電驅、電池、EE架構等)。
例如,電池模塊僅(jin) 采購電芯,省去傳(chuan) 統電池包結構件成本,重量減輕20公斤,每輛車節省近千元。
當友商在激光雷達、超算芯片上瘋狂堆料時,它用“樂(le) 高式造車”證明:核心武器就是“技術複用”。
例如,一套架構“一魚多吃”:C係列車型80%零部件通用化率,意味著C10和C16能共享底盤、車燈、座椅等核心部件,開發第二款車隻需新增20%-30%成本。
第三,傳(chuan) 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有低成本“捷徑”。
零跑自研的四葉草架構,核心是用IT思維改造汽車——通過1顆SOC+1顆MCU的極簡設計,BOM成本直降近千元,芯片複用率提升30%
通俗來說就是,用“一個(ge) 大腦+一個(ge) 副手”,實現對全車智能係統的集中控製,把原本分散的硬件和功能“打包”成標準化模塊,既能降低單台車成本,又能快速適配不同車型需求,且會(hui) 隨著規模擴大,邊際成本進一步攤薄。
第四,供應鏈管理的極致是不綁龍頭、不養(yang) 重資產(chan) 。
零跑的供應鏈管理非常理性,最典型的表現是電池供應商分散、與(yu) 供應商合資建廠。
在電池這個(ge) “吞金獸(shou) ”環節,它的策略是“去寧王化+二線廠商競標”。寧德時代作為(wei) 頭部供應商,定價(jia) 直接影響車企利潤。但零跑幾乎不買(mai) 寧德時代的電池,采購占比隻剩0.1%,轉而引入中航鋰電、蜂巢能源等二線廠商,製造價(jia) 格競爭(zheng) ,硬是把每度電的成本壓到了6毛5,比行業(ye) 均價(jia) 7毛5便宜了一大截。
零跑在廠房和零部件供應鏈上采用“租賃+合資”的輕資產(chan) 模式,以降低固定成本。 汽車的生產(chan) 基地 (如金華、錢塘工廠) 、智能駕駛訓練所需的算力資源,都主要采用租賃模式,零部件(如門板/座椅)也與(yu) 供應商合資建廠,盡可能輕資產(chan) 運營。
總結來看,當其他新勢力還在為(wei) “高端化”標簽內(nei) 耗時,零跑用扭虧(kui) 證明:活下去的關(guan) 鍵,是不追風口、不搞噱頭,把錢花在刀刃上。畢竟,在新能源淘汰賽中,能笑著走到終點的,永遠是那個(ge) 最會(hui) 省子彈的人。
但當新能源車行業(ye) 進入智能化下半場,零跑如果不盡快補上智駕短板,可能扛不住比亞(ya) 迪、華為(wei) 等頭部玩家的“規模+技術降維”的雙重打擊。零跑目前市值555億(yi) 港元,不到小鵬(1696億(yi) 港元)1/3,被蔚來(724億(yi) 港元)甩在身後,也說明投資者對這種靠省成本賺辛苦錢的模式不太買(mai) 賬。
零跑現在要做的,不是慶祝單季盈利,而是證明自己除了會(hui) 省錢,還能在智駕、超充網絡上和頭部玩家掰手腕。
*應受訪者要求,文中李書(shu) 、鄭啟、陳元為(wei) 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