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投資界(ID:pedaily2012) 作者:周佳麗(li) 嶽笑笑
“我們(men) 還在嚐試接觸肖弘團隊。”華東(dong) 一位看大模型的投資人聊起最新一幕,“找他們(men) 的人肯定踏破門檻了。”
肖弘,1992年生於(yu) 江西吉安,2015年從(cong)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(ye) 在武漢開始創業(ye) ,公司賣掉後2022年啟動新的AI項目——Monica.im,母公司叫“蝴蝶效應”;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,同樣是1992年出生,本碩畢業(ye) 於(yu)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。
Manus AI一夜爆火,一種FOMO(害怕錯過)情緒也在VC圈隱隱蔓延。據了解,Manus已經悄悄完成兩(liang) 輪融資,除了老股東(dong) 真格基金之外,還浮現了紅杉中國、騰訊以及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的身影。
“去年早些時候大概估值1億(yi) 美金,現在爆火,已經完全聊不上了。”有投資人心情複雜道。
01
兩(liang) 位90後爆紅,來自華科和北京信息科大
在投資人看來,肖弘符合今天所有的故事要素。
2011年考入華中科技大學,肖弘在大學時期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曾在校園做出不少創新產(chan) 品,開發的華科版微信校內(nei) 漂流瓶和微信上牆等軟件一度走紅校內(nei) 外。臨(lin) 近畢業(ye) ,他在武漢注冊(ce) 了“夜鶯科技”,期間嚐試了匿名社交、二手集市等很多創業(ye) 方向,但都沒有做起來,幾乎花光之前創業(ye) 賺到的錢,隻能靠著外包活兒(er) 有一點點收入。
那是肖弘和他的聯合創始人最沮喪(sang) 的時刻,他們(men) 一度決(jue) 定停止創業(ye) ,在2016年秋天去北京大廠找到了工作。有了工作offer,肖弘抱著“玩一下”的心態,參加了當年的黑客鬆(Hackathon,一項流行於(yu) 程序員中的熱門活動)。
就是在這場比賽上,他與(yu) 真格基金合夥(huo) 人劉元相識。“第二天我們(men) 就拿到了真格的SPA,簽完我們(men) 就可以拿到錢。”在《張小珺Jùn|商業(ye) 訪談錄》中,肖弘用“夢幻”來形容這段經曆。後來在種種考量下,夜鶯科技最終賣給了一家獨角獸(shou) 公司。
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9月,紅杉美國發布《Generative AI:A Creative New World》文章,拉開了AIGC時代的序幕,肖弘大受震撼,他認為(wei) AI應用市場將迎來一個(ge) 史詩級風口,遂抓住時機,帶領團隊調整方向。
就這樣,新公司“蝴蝶效應”漸漸浮現,在北京和武漢光穀都設有辦公室,真格基金把從(cong) 肖弘上個(ge) 項目賺得的所有資金全部投到了“蝴蝶效應”。
沿著AI技術在產(chan) 品應用的路徑,公司後來收購了ChatGPT for Google,開始做增長,也推出了 Monica.im,在海外頗有名氣,短短十幾個(ge) 月便實現超千萬(wan) 美元的ARR(年度經常性收入),並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了A輪融資。
直到Manus AI揭開麵紗——其名稱源自拉丁語“Mens et Manus”(手腦並用),“它是第一個(ge) 通用AI代理,不僅(jin) 僅(jin) 是另一個(ge) 聊天機器人或工作流,它是一個(ge) 真正自主的主體(ti) ,彌合概念和執行之間的差距。當其它AI隻是在生產(chan) 想法時,Manus交付成果。”
Manu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:北京人,與(yu) 創始人肖弘同歲,高中開發蘋果應用程序,大一推出“猛獁4”瀏覽器,20歲創辦Peak Labs獲得真格基金與(yu) 紅杉中國投資...
互聯網上,有關(guan) 這位少年最出圈的一段往事流傳(chuan) 著——徐小平曾鼓勵他“去做你想做的最野的事”,並對他說:“哪怕你失敗了,隻要你還想創業(ye) ,我仍然出錢。”
02
正在招人,在武漢,在北京
一夜之間,聲名大噪,眼前的景象遠在肖弘團隊意料之外。
3月5日晚10時整,Manus北京、武漢兩(liang) 地團隊連線共同慶祝產(chan) 品發布,淩晨1時許訪問量激增,次日一覺醒來,Manus火爆出圈,甚至出現天價(jia) 邀請碼。漸漸地,不同的聲音開始傳(chuan) 來。
“過去17個(ge) 小時對於(yu) 團隊無異於(yu) 一場充滿了各種意外的冒險。”Manus官方發文表示,一開始的初心隻是分享一下在探索Agent產(chan) 品形態過程中的階段性收獲。因此服務器資源完全是按照行業(ye) 裏發一個(ge) demo的水平來準備的,根本不曾想到會(hui) 引起如此大的波瀾。
Manus合夥(huo) 人張濤坦言,大家目前看到的Manus還是一個(ge) 裰褓中的小嬰兒(er) ,離團隊在正式版中想交付給大家的體(ti) 驗還差很遠。像模型幻覺、交付物友好度、運行速度等方麵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“身體(ti) 很累,但心很熱。短期內(nei) 我們(men) 會(hui) 專(zhuan) 注build,下一個(ge) 裏程碑再見。”
此時距離春節DeepSeek在全網掀起風暴,也不過一個(ge) 月。彼時投資人“集體(ti) 錯過”DeepSeek的情緒還曆曆在目。
一個(ge) 月後,Manus突然出現,AI投資人興(xing) 奮起來。有投資人朋友透露,Manus刷屏當天一早,機構內(nei) 部就緊急組織研究,同時通過各方渠道打聽肖弘團隊,除了詢問邀請碼體(ti) 驗產(chan) 品,更想尋求見一麵。
“可以想象,接下來Manus的大門有多熱鬧,估計下一輪融資很快就敲定了。”也有投資人表示觀望,“目前還是demo階段,讓子彈再飛一會(hui) 。”
最新消息是,這個(ge) 由90後帶領的團隊正在招人:打開BOSS直聘,從(cong) 實習(xi) 到社招,從(cong) 財務專(zhuan) 員、用戶運營、視頻剪輯,到UI設計師、golang後端工程師、Web前端工程師,數十個(ge) 崗位,薪資從(cong) 4k到40k不等,其中大多數base武漢,也有部分崗位設在北京。
武漢之於(yu) 肖弘有著特殊意義(yi) 。他曾談到為(wei) 何選擇在武漢創業(ye) ,“公司一開始在試錯,試錯的過程當然在一個(ge) 比較熟悉的環境,可能待著也更舒服。”“先在熟悉的地方,以最快的速度把東(dong) 西做出來是更好的。”肖弘還提到熱幹麵是他“在全球範圍內(nei) 最喜歡的食物”,“歡迎大家來武漢吃”。
而Manus母公司蝴蝶效應的武漢總部,距離肖弘的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僅(jin) 隔一條馬路。
03
中國AI競爭(zheng) 的盡頭是大學
中國AI江湖戰事也許始於(yu) 大學。
梳理下來,“清華係”是一個(ge) 無法繞開的存在,光“大模型五虎”中就有四家核心團隊與(yu) 清華大學有著千絲(si) 萬(wan) 縷的關(guan) 聯。
本周,從(cong) 清華實驗室走出的獨角獸(shou) ——智譜AI又官宣完成一筆金額超10億(yi) 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,而其在四個(ge) 月前剛完成30億(yi) 元人民幣融資。成立於(yu) 2019年,智譜AI背後站著一群清華大牛:CEO張鵬本碩博均畢業(ye) 於(yu) 清華,董事長劉德兵、總裁王紹蘭(lan) 同為(wei) 清華校友。短短五年時間,智譜AI已成為(wei) 國產(chan) AI標誌性企業(ye) 之一。
月之暗麵也是國產(chan) 大模型最大獨角獸(shou) 之一,帶頭人正是清華學霸楊植麟。高中畢業(ye) 被保送至清華大學,楊植麟大二時轉專(zhuan) 業(ye) 進入計算機係,在那裏開啟對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領域的探索。2023年3月,他率隊創辦月之暗麵,兩(liang) 個(ge) 聯合創始人分別是他的清華本科同學兼好友周昕宇,以及同樣畢業(ye) 於(yu) 清華、卡內(nei) 基梅隆大學的吳育昕。
還有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(yu) 技術專(zhuan) 業(ye) 的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,以及在清華大學計算機係完成博士後研究的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。“大模型五虎”之外,麵壁智能創始人劉知遠、矽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、無問芯穹創始團隊、潞晨科技創始人尤洋......名單還有很長,他們(men) 都來自清華大學。
“我投資不會(hui) 看創始人畢業(ye) 學校。但清華係的通常都比較踏實搞技術。”一位科技投資人曾如是說。
浙江大學也站在AI浪潮的中心。DeepSeek掀起全球風暴,創始人梁文鋒正是浙大校友。2002年考入浙江大學,梁文鋒在這裏完成了本科和碩士生涯,2015年畢業(ye) 後便和幾位浙大同學共同創立了量化對衝(chong) 基金公司幻方量化。2023年,全球AI大模型風起雲(yun) 湧,梁文鋒也帶領團隊成立DeepSeek。
其實“杭州六小龍”中的群核科技黃曉煌、陳航都來自浙大竺可楨學院,雲(yun) 深處科技創始人朱秋國和李超也都畢業(ye) 於(yu) 浙大,朱秋國後來還成了浙大副教授。
當AI以指數級的躍進重塑文明新大陸,中國高校奔跑在浪潮之巔。2024全球生成式AI專(zhuan) 利數據分布圖顯示,生成式AI專(zhuan) 利新增最多的學術機構來自中國,其中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斷層式領先,位列二三。
甚至有人說,中國AI競爭(zheng) 的盡頭會(hui) 是清華係VS浙大係。
眾(zhong) 所周知,科技創新在於(yu) 人才,而人才培養(yang) 基礎在教育,中國頂尖學府正不遺餘(yu) 力。不久前,清華大學發布公告決(jue) 定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(shu) 院,著力培養(yang) 人工智能與(yu) 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。幾乎同一時間,浙江大學也牽頭複旦大學、南京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“AI+X”微專(zhuan) 業(ye) 。據了解,C9高校聯盟中,已有5所院校宣布跟進人工智能書(shu) 院建設計劃。
在這個(ge) 以光年速度進化的全球AI競賽上,一場縈繞在中國高校間的精彩較量已經悄然開始。